鼓勵個性表達的開放式課堂、學術與運動并重的教育理念、近距離接觸世界大學資源的可能性......為了讓孩子更早適應美國教育體系、申請美國大學,越來越多的父母選擇將孩子送往美國讀高中。然而,獨自奔赴異國的求學生活,對成年人來說也是不小的挑戰(zhàn),更何況是還要小上好幾歲的高中生。小到生活起居、大到人生觀世界觀,各方面都還不夠成熟的他們,真的準備好了嗎?不知道是不是家長們習慣了向“別人家的孩子”取經(jīng),精英“美高黨”常見的不適應,始終圍繞著怎么“卷”過美國小孩兒、成為“爬藤冠軍”......大部分普通孩子都要面對的艱難適應期,好像走進校園的那一刻就都煙消云散了??桑媸侨绱藛??關于這個問題,這位的籃球男孩小陳,就很有發(fā)言權了!小陳從小就喜歡打籃球,四年前申請時,目標明確地選擇了5所運動強校,并成功拿到其中4所的offer。而他目前就讀的蒙特沃德學院(Montverde Academy),綜合排名100左右,籃球全美排名,許多NBA明星球員都出自于此。在這里,他參加的訓練項目、跟著好的高中籃球教練,還去過ESPN(娛樂與體育節(jié)目電視網(wǎng),美國權威的體育媒體之一)實習;學術方面,他GPA3.82/4.0,修了5門AP......今年美本申請,他在早申階段收獲到3枚來自美本Top50大學的offer保底,還有一批常規(guī)申請待開獎。回想起曾被老師蓋章“差生”的不堪往事,四年美高生活對小陳的影響,無疑是巨大的。用他自己的話說,幾乎是“翻天覆地的變化”。四年前,彼時的小陳還不是眼前這位意氣風發(fā)的“美高學長”。就讀于國內(nèi)一所公立初中,成績也普普通通,加上一心癡迷籃球,在許多老師同學的眼中,他更像是一個“體育生”的苗子。跟咱們國內(nèi)傳統(tǒng)意義上的學霸,可以說扯不上半毛錢關系。
當時,教數(shù)學的班主任直言不諱地對他說,“數(shù)學學不好,你只能是個差生!”對籃球的熱愛,讓這個大男孩身上自帶一股不服輸?shù)捻g勁兒。他想,短板拼不過,那就靠強項突圍。誰說通往成功的路上,就非得跟數(shù)學較勁呢?小陳狠下了一番功夫補英語,當時的托福補習班上幾個人還多是準備美本或英碩申請的,他是唯一的初中生。每天都泡在教室里,中午下樓買個十幾塊的便當,吃好了繼續(xù)上樓學。所幸,努力得到了回報,一年后,小陳順利拿到了四所目標美高的offer,其中一所還給出了2萬美金的獎學金。在選擇學校這件事上,小陳也挺軸,既然打定主意了堅持籃球,那就要選運動方面好的那些學校。“說實話,我當時有點‘飄’。我想,既然到了美高,又是重體育的,應該就不用‘卷’學習、‘卷’考試了。”結(jié)果真到了美高,陳逸洲發(fā)現(xiàn),真正的挑戰(zhàn),才剛剛開始。學長學姐在各種領域里折騰的程度都超出了他的認知。在美高,不要求所有學生都往同一個標準上“卷”的氛圍,反而終導向為“萬物皆可卷”:可以攻學術,修AP、拼競賽、搞科研;也可以拼運動項目,甭管大眾小眾,校隊、職業(yè)教練、聯(lián)賽資源都有;做社會實踐、甚至創(chuàng)業(yè)就更不用說了......更令人震驚的是,這些精英家庭的小孩,幾乎方方面面都很。他次如此近距離地感受到,“比我的人,還比我努力、比我低調(diào)”。當大家都圍著一件事兒“卷”,代價可能是內(nèi)耗;而當?shù)臉藴时煌崎_,擺在中國孩子面前真正的困境,反而是迷惘。一個長期被輸入后、一時不知該怎么輸出的迷惘:我要做什么?我要成為怎樣的人?往小了說,作業(yè)就已經(jīng)明顯地體現(xiàn)出這種差異。國內(nèi)作業(yè)“卷”的是個輸入量,數(shù)學、語文假期作業(yè)動輒幾十張的卷子,好像永遠都寫不完似的;在美高卻要看輸出量,平時兩三千字的小論文已經(jīng)稀松平常了,趕上期中、期末,還要寫查文獻、找資料,寫大幾千字甚至上萬字的大論文。往大了說,美高留學對于中國孩子大的挑戰(zhàn),還不在學習本身,甚至不在課堂、校園內(nèi),亦或是中美兩國教育體制的差異——在全新的教育理念、文化氛圍中,有沒有重建生活秩序的能力,才是關鍵。馬上即將畢業(yè)的小陳,和眾多留學生一樣,都有一個“綠卡夢”,拿美國綠卡這事兒,說難不難,說易不易。大部分留美畢業(yè)生還是走的“F1→OPT→H1B→綠卡”這條路,不過要把這條路走通,你得“步步精心”。許多中國家庭當初選擇讓子女到美國學習只是為了簡單地跑到美國教育,許多父母都以為到美國學習畢業(yè)以后呆在那打工可以很容易地獲得美國身份。但是,通過留學→找工作→拿綠卡這條路來留在美國其實非常難!求職困難的客觀因素包括語言障礙,文化差異和人脈薄弱的求職資源不足。坦白來說,美國職場仍然是一個白人社會,美國公民優(yōu)先。而留美必備的 H1B 簽證,也一直被印度裔承包。2021 財年 H1B數(shù)據(jù),印度人遙遙領先!如果擁有綠卡,就可以以本地生的生源報名,往往只需要花國際學生1/3左右的學費,可能直接就省幾十萬。并且,絕大多數(shù)情況下綠卡身份學生相比國際學生更容易獲得獎學金。美國絕大多數(shù)高校每年錄取海外留學生的數(shù)量(指標)非常有限,這一點其實和中國很像,招生分成兩個池子,一個給自己人,另一個給國際生。而國際留學生來自于全球各地,就好比各路神仙打架,競爭極其激烈。但持綠卡身份被認為是美國本地生從而從國際學生錄取池中跳出來,錄取競爭明顯下降。美國高校的很多專業(yè)是不對中國學生開放的,特別是一些先進的科技類、工程類、還有一部分醫(yī)學類專業(yè),很多學校的專業(yè)只開放給英語系國家的留學生。而美國綠卡身份就不會不受此類限制。許多人都感覺自己去了國外學習,業(yè)余時間選擇了工作、刷碗碟的生活。它不僅可以鍛煉實踐經(jīng)驗、盡早體驗社會,而且還可以補助自己的生活費。但在美國,念書時出去打零工、不帶綠卡都是違法的,弄不好就直接被驅(qū)逐。“沒有移民身份,實習機會都不給我?!边@句話并不是危言聳聽。留學生在美國完成學業(yè)以后,首先要解決的是身份問題。美國F-1學生在畢業(yè)之后有一年的Optional Practical Training(OPT)資格。如果學生在畢業(yè)后60天內(nèi)仍未申請到OPT,那么必須離開美國。拿到OPT簽證后,需要找一份工作,再由雇主出面將F-1學生身份轉(zhuǎn)為H-1B受雇身份,或者是EB2/3。持有H-1B簽證后,申請人可以邊工作,邊申請綠卡,一般周期長達6~7年,但在近年申請H-1B人數(shù)劇增和名額不變的情況下,留學生抽簽命中率極低。EB2/3則需要面臨4~5年的排期。如果留學生在美國完成學業(yè)后,6年的工作簽證用完仍未拿到綠卡,只能無奈離開美國。2023年財年美國移民局共收到了約48.3萬份H1B申請,再度刷新去年31萬的記錄。次抽取了12.76萬份,比例僅約26.37%。想要順利留美,并不只有通過H-1B這一條路,如果能先擁有一張美國綠卡,就不必擔心OPT、H-1B政策變動的問題,或受留學生身份限制無法獲得心儀的offer,在美學習、工作、生活都將更有保障。2022年3月15日,美國總統(tǒng)簽署了EB-5新法案。新法案里規(guī)定每年高失業(yè)率地區(qū)和鄉(xiāng)村地區(qū)的項目分別有1000張和2000張預留簽證名額。投資此類項目的投資人,在簽證名額用完之前,可免于排期。另一個亮點在于,美國國內(nèi)投資人可提交I-485轉(zhuǎn)認申請,同時提交臨時綠卡。這可以預先獲得合法身份并在美國自由發(fā)揮而不再受雇主的約束。